吉屋網(wǎng) >房產(chǎn)問答 >裝修風水 >裝飾設計 >詳情

什么是高層建筑結構

146****6623 | 2018-06-20 00:14:12

已有4個回答

  • 154****2545

    1. 位移比(層間位移比):
    1.1 名詞釋義:
    (1) 位移比:即樓層豎向構件的**大水平位移與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 層間位移比:即樓層豎向構件的**大層間位移角與平均層間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
    **大水平位移:墻頂、柱頂節(jié)點的**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墻頂、柱頂節(jié)點的**大水平位移與**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層間位移角:墻、柱層間位移與層高的比值。
    **大層間位移角:墻、柱層間位移角的**大值。
    平均層間位移角:墻、柱層間位移角的**大值與**小值之和除2。
    1.3 控制目的:
    高層建筑層數(shù)多,高度大,為了保證高層建筑結構具有必要的剛度,應對其**大位移和層間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幾點:
    1 保證主體結構基本處于彈性受力狀態(tài),避免混凝土墻柱出現(xiàn)裂縫,控制樓面梁板的裂縫數(shù)量,寬度。
    2 保證填充墻,隔墻,幕墻等非結構構件的完好,避免產(chǎn)生明顯的損壞。
    3. 控制結構平面規(guī)則性,以免形成扭轉,對結構產(chǎn)生不利影響。
    1.2 相關規(guī)范條文的控制:
    [抗規(guī)]3.4.2條規(guī)定,建筑及其抗側力結構的平面布置宜規(guī)則,對稱,并應具有良好的整體性,當存在結構平面扭轉不規(guī)則時,樓層的**大彈性水平位移(或層間位移),不宜大于該樓層兩端彈性水平位移(或層間位移)平均值的1.2倍。
    [高規(guī)]4.3.5條規(guī)定,樓層豎向構件的**大水平位移和層間位移,A、B級高度高層建筑均不宜大于該樓層平均值的1.2倍;且A級高度高層建筑不應大于該樓層平均值的1.5倍,B級高度高層建筑、混合結構高層建筑及復雜高層建筑,不應大于該樓層平均值的1.4倍。
    [高規(guī)]4.6.3條規(guī)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層建筑,其樓層層間**大位移與層間之比(即**大層間位移角)Δu/h應滿足以下要求:
    結構休系 Δu/h限值
    框架 1/550
    框架-剪力墻,框架-核心筒 1/800
    筒中筒,剪力墻 1/1000
    框支層 1/1000
    1.4 電算結果的判別與調整要點:
    PKPM軟件中的SATWE程序對每一樓層計算并輸出**大水平位移、**大層間位移角、平均水平位移、平均層間位移角及相應的比值,詳位移輸出文件WDISP.OUT。但對于計算結果的判讀,應注意以下幾點:
    (1)若位移比(層間位移比)超過1.2,則需要在總信息參數(shù)設置中考慮雙向地震作用;
    (2)驗算位移比需要考慮偶然偏心作用,驗算層間位移角則不需要考慮偶然偏心
    (3)驗算位移比應選擇強制剛性樓板假定,但當凸凹不規(guī)則或樓板局部不連續(xù)時,應采用符合樓板平面內實際剛度變化的計算模型,當平面不對稱時尚應計及扭轉影響
    (4)**大層間位移、位移比是在剛性樓板假設下的控制參數(shù)。構件設計與位移信息不是在同一條件下的結果(即構件設計可以采用彈性樓板計算,而位移計算必須在剛性樓板假設下獲得),故可先采用剛性樓板算出位移,而后采用彈性樓板進行構件分析。(5)因為高層建筑在水平力作用下,幾乎都會產(chǎn)生扭轉,故樓層**大位移一般都發(fā)生在結構單元的邊角部位

    2.周期比:
    2.1 名詞釋義:
    周期比即結構扭轉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也稱第一扭振周期)Tt與平動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也稱第一側振周期)T1的比值。周期比主要控制結構扭轉效應,減小扭轉對結構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使結構的抗扭剛度不能太弱。因為當兩者接近時,由于振動藕連的影響,結構的扭轉效應將明顯增大。
    2.2 相關規(guī)范條文的控制:
    [高規(guī)]4.3.5條規(guī)定,結構扭轉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與平動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即周期比),A級高度高層建筑不應大于0.9;B級高度高層建筑、混合結構高層建筑及復雜高層建筑不應大于0.85。
    [高規(guī)]5.1.13條規(guī)定,高層建筑結構計算振型數(shù)不應小于9,抗震計算時,宜考慮平扭藕連計算結構的扭轉效應,振型數(shù)不小于15,對于多塔樓結構的振型數(shù)不應小于塔樓數(shù)的9倍,且計算振型數(shù)應使振型參與質量不小于總質量的90%。
    2.3 電算結果的判別與調整要點:
    (1).計算結果詳周期、地震力與振型輸出文件。因SATWE電算結果中并未直接給出周期比,故對于通常的規(guī)則單塔樓結構,需人工按如下步驟驗算周期比:
    a)根據(jù)各振型的兩個平動系數(shù)和一個扭轉系數(shù)(三者之和等于1)判別各振型分別是扭轉為主的振型(也稱扭振振型)還是平動為主的振型(也稱側振振型)。一般情況下,當扭轉系數(shù)大于0.5時,可認為該振型是扭振振型,反之應為側振振型。當然,對某些極為復雜的結構還應結合主振型信息來進行判斷;
    b)周期**長的扭振振型對應的就是第一扭振周期Tt,周期**長的側振振型對應的就是第一側振周期T1;
    c)計算Tt / T1,看是否超過0.9(0.85)。
    對于多塔結構周期比,不能直接按上面的方法驗算,這時應該將多塔結構分成多個單塔,按多個結構分別計算、分別驗算(注意不是在同一結構中定義多塔,而是按塔分成多個結構)。
    (2).對于剛度均勻的結構,在考慮扭轉耦連計算時,一般來說前兩個或幾個振型為其主振型,但對于剛度不均勻的復雜結構,上述規(guī)律不一定存在??傊诟邔咏Y構設計中,使得扭轉振型不應靠前,以減小震害。SATWE程序中給出了各振型對基底剪力貢獻比例的計算功能,通過參數(shù)Ratio(振型的基底剪力占總基底剪力的百分比)可以判斷出那個振型是X方向或Y方向的主振型,并可查看以及每個振型對基底剪力的貢獻大小。
    (3).振型分解反應譜法分析計算周期,地震力時,還應注意兩個問題,即計算模型的選擇與振型數(shù)的確定。一般來說,當全樓作剛性樓板假定后,計算時宜選擇“側剛模型”進行計算。而當結構定義有彈性樓板時則應選擇“總剛模型”進行計算較為合理。至于振型數(shù)的確定,應按上述[高規(guī)]5.1.13條執(zhí)行,振型數(shù)是否足夠,應以計算振型數(shù)使振型參與質量不小于總質量的90%作為唯一的條件進行判別。
    (4).如同位移比的控制一樣,周期比側重控制的是側向剛度與扭轉剛度之間的一種相對關系,而非其絕對大小,它的目的是使抗側力構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結構不致于出現(xiàn)過大(相對于側移)的扭轉效應。即周期比控制不是在要求結構足夠結實,而是在要求結構承載布局的合理性??紤]周期比限制以后,以前看來規(guī)整的結構平面,從新規(guī)范的角度來看,可能成為“平面不規(guī)則結構”。一旦出現(xiàn)周期比不滿足要求的情況,一般只能通過調整平面布置來改善這一狀況,這種改變一般是整體性的,局部的小調整往往收效甚微。周期比不滿足要求,說明結構的扭轉剛度相對于側移剛度較小,總的調整原則是要加強結構外圈,或者削弱內筒。
    (5).扭轉周期控制及調整難度較大,要查出問題關鍵所在,采取相應措施,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a)扭轉周期大小與剛心和形心的偏心距大小無關,只與樓層抗扭剛度有關;
    b)剪力墻全部按照同一主軸兩向正交布置時,較易滿足;周邊墻與核心筒墻成斜交布置時要注意檢查是否滿足;
    c)當不滿足周期限制時,若層位移角控制潛力較大,宜減小結構豎向構件剛度,增大平動周期;
    d)當不滿足周期限制時,且層位移角控制潛力不大,應檢查是否存在扭轉剛度特別小的層,若存在應加強該層的抗扭剛度;
    e)當不滿足扭轉周期限制,且層位移角控制潛力不大,各層抗扭剛度無突變,說明核心筒平面尺度與結構總高度之比偏小,應加大核心筒平面尺寸或加大核心筒外墻厚,增大核心筒的抗扭剛度。
    f)當計算中發(fā)現(xiàn)扭轉為第一振型,應設法在建筑物周圍布置剪力墻,不應采取只通過加大中部剪力墻的剛度措施來調整結構的抗扭剛度。

    查看全文↓ 2018-06-20 00:15:11
  • 136****3568

    本教材主要是根據(jù)高等**土木工程本科專業(yè)“高層建筑結構”課程的教學大綱編寫的。內容包括高層建筑結構體系與結構布置,高層建筑結構荷載作用與結構計算原則,高層建筑結構扭轉效應的簡化計算,框架結構的受力分析與設計,剪力墻結構的受力分析與設計,框架-剪力墻結構的受力分析與設計,簡體結構及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的分析與設計方法,高層建筑結構構件的截面設計與構造要求,以及高層建筑基礎的設計要點等。
    本教材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深刻理解高層建筑結構的受力性能、變形特點和設計原則,了解高層建筑結構的組成及各種結構體系的布置特點、應用范圍等,為學生畢業(yè)后從事高層建筑結構的設計、施工和技術管理打下基礎。
    本書也可以作為高等???*、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教學用書,以及土建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查看全文↓ 2018-06-20 00:14:54
  • 151****4922

    1.計算振型數(shù):(NMODE)《抗規(guī)》5.2.2條2款,5.2.3條2款;《高規(guī)》5.1.13條2款;[耦聯(lián)]取3的倍數(shù),且≤3倍層數(shù),[非耦聯(lián)]取≤層數(shù),參與計算振型的[有效質量系數(shù)]應≥90%
    2.振型組合方法:(CQC耦聯(lián);SRSS非耦聯(lián))CQC:《抗規(guī)》3.4.3條,5.2.3條;《高規(guī)》3.3.1條2款;一般工程選[耦聯(lián)],規(guī)則結構用[非耦聯(lián)]補充驗算
    3.周期折減系數(shù):(TC)框架:磚填充墻多0.6-0.7,磚填充墻少0.7-0.8;框剪:磚填充墻多0.7-0.8,磚填充墻少0.8-0.9;剪力墻 1.0;《高規(guī)》3.3.16條(強條),3.3.17條

    查看全文↓ 2018-06-20 00:14:36
  • 141****8527

    多高層建筑結構的結構布置原則
      多高層建筑結構的結構布置原則:
      1. 鋼筋混凝土多高層建筑的適用高度和高寬比 各種結構體系有其各自的優(yōu)缺點,同時也有它的經(jīng)濟合理的適用范圍。設計人員應根據(jù)建筑的用途及功能、建筑高度、荷載情況、抗震等級和所具備的物質與施工技術條件等因素來確定結構形式和結構體系類型。
      2. 結構布置原則:
     ?。?) 選擇合理的結構體系。合理的結構體系的選擇與建筑的使用功能有密切關系,如商場辦公樓、賓館等需要大空間,常采用框架或框架—剪力墻結構,而住宅常采用剪力墻結構等。建筑高度也是選擇合理結構體系的主要因素之一,如10層以下的建筑通常采用框架結構。10 層以上的建筑常選擇框架—剪力墻結構形式,而30 層以上的建筑宜選擇框筒結構體系等。
     ?。?) 結構平面布置要有利于抵抗水平和豎向荷載,受力明確,傳力直接。結構平面宜均勻、對稱,減少扭轉的影響。在抗震設防區(qū),多高層建筑的平面形狀宜簡單對稱、規(guī)則、傳力直接、體型盡量簡單,以減少震害。當建筑平面復雜時,應通過設置變形縫來劃分結構平面單元,使每個結構單元的平面滿足上述要求??拐鹪O計A級高度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平面長度不宜過長,突出部分長度不宜過大。
     ?。?) 結構豎向布置應力求自下而上剛度變化均勻,體型均勻不突變,外形盡量減少外挑、內收等。歷次地震震害表明:結構剛度沿豎向突變、外挑、內收等都會在某些樓層產(chǎn)生大的變形和應力集中,出現(xiàn)嚴重的震害和破壞。多高層建筑當結構上部樓層收進部位到室外地面高度H1與房屋高度H 之比大于0.2 時,上部樓層收進后的水平尺寸B1,不宜混凝土結構設計小于0.75B;當上部結構樓層相對于下部樓層外挑時,B≥0.9 B1,且a≤4 m.
      (4) 合理設置變形縫,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設置伸縮縫可以減少溫度應力的影響,沉降縫可以防止建筑的不均勻沉降,防震縫可以簡化結構單元,減少震害。當然,在多高層建筑結構中,應盡量少設置或不設置變形縫?;炷翝仓捎煤鬂矌Х侄问┕な菧p少變形縫設置的重要手段之一。后澆帶可以選擇在結構受力影響較小,結構截面簡單、施工方便的位置曲折通過。后澆帶通常每30 m~40 m設置一道,寬度800 mm~1000 mm.一般鋼筋貫穿不切斷,且要配置適量的加強鋼筋。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應將兩側的混凝土鑿毛,在澆灌比設計強度高一等級的無收縮混凝土,振搗密實,并加強養(yǎng)護。當后澆帶是為減少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溫度應力時,后澆帶的保留時間不宜少于兩個月,當后澆帶是為調整結構不均勻沉降而設置時,后澆帶后澆混凝土應在兩側結構單元沉降基本穩(wěn)定后再進行澆筑。

    查看全文↓ 2018-06-20 00:14:29

相關問題

  • 鋼混結構加上剪力墻

    全部3個回答>
  • 《高層建筑結構》是2003年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西林。

    全部3個回答>
  • 超過一定層數(shù)或高度的建筑將成為高層建筑。高層建筑的起點高度或層數(shù),各國規(guī)定不一,且多無絕對、嚴格的標準。在我國,舊規(guī)范規(guī)定:8層以上的建筑都被稱為高層建筑,而目前,接近20層的稱為中高層,30層左右接近100m稱為高層建筑,而50層左右200m以上稱為超高層。在新《高規(guī)》即《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02)里規(guī)定:10層及10層以上或高度超過28m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稱為高層建筑結構。當建筑高度超過100m時,稱為超高層建筑。高層建筑結構就是指高層建筑的結構總體布置和細部構造。

    全部5個回答>
  • 目前國內高層建筑的四大結構體系: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和筒體結構?! ∫唬蚣芙Y構體系框架結構體系一般用于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由梁和柱通過節(jié)點構成承載結構,框架形成可靈活布置的建筑空間,使用較方便。鋼筋混凝土框架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又可分為:  ①梁、板、柱全部現(xiàn)場澆筑的現(xiàn)澆框架; ?、跇前孱A制,梁、柱現(xiàn)場澆筑的現(xiàn)澆框架; ?、?梁、板預制,柱現(xiàn)場澆筑的半裝配式框架; ?、芰?、板、柱全部預制的全裝配式框架等。  二,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   1.框架結構體系??蚣芙Y構體系是由樓板、梁、柱及基礎四種承重構件組成。由梁、柱、基礎構成平面框架,它是主要承重結構,各平面框架再由連系梁連系起來,即形成一個空間結構體系,它是高層建筑中常用的結構形式之一?! 。?)框架結構體系優(yōu)點是:建筑平面布置靈活,能獲得大空間,建筑立面也容易處理,結構自重輕,計算理論也比較成熟,在一定高度范圍內造價較低?! 。?)框架結構的缺點是:框架結構本身柔性較大,抗側力能力較差,在風荷載作用下會產(chǎn)生較大的水平位移,在地震荷載作用下,非結構構件破壞比較嚴重?! 。?)框架結構的適用范圍:框架結構的合理層數(shù)一般是6到15層,**經(jīng)濟的層數(shù)是10層左右。由于框架結構能提供較大的建筑空間,平面布置靈活,可適合多種工藝與使用的要求,已廣泛應用于辦公、住宅、商店、醫(yī)院、旅館、**及多層工業(yè)廠房和倉庫中?! ?.剪力墻結構體系。在高層建筑中為了提高房屋結構的抗側力剛度,在其中設置的鋼筋混凝土墻體稱為“剪力墻”,剪力墻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整個房屋的抗剪強度和剛度,墻體同時也作為維護及房間分格構件。   

    全部3個回答>
  • 高層建筑有以下幾種結構形式:框架結構:多梁柱組成,空間靈活,但抗風、抗震能力弱,多用于公共建筑,且大多為多層建筑高層,超高層建筑中并不常見。剪力墻結構體系:鋼筋混泥土剪力墻結構是指用鋼筋混泥土墻板來承受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的空間結構,墻體亦同時作為維護和分隔構件,由于墻板街面慣性矩比較大,整體性能好,因此剪力墻體系的側向剛度很大,能夠承受相當大的水平荷載,剪力墻結構體系抗側力能力強,變形小,抗震能力好??蚣?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是一種在框架結構中適當位置布置適當?shù)募袅π纬傻慕Y構體系,各種框架和各片剪力墻是抗側力構件,在豎向荷載下兩者承擔各自傳遞范圍內的樓面荷載。

    全部3個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