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公攤面積的因素公攤面積和房屋設計還有很大的關系。影響公攤面積的因素有:1、戶型 同一棟樓里一梯一戶、一梯兩戶和一梯三戶是不一樣的,典式樓和板式樓是不一樣的。2、套內(nèi)面積 正如你所說,房子大就多點,房子小就少點3、公共設施 只有樓梯和既有樓梯又有電梯是不一樣的,公共設施、走廊越多公攤就越大。4、建筑規(guī)模 樓梯高度越高公攤越大。普通住宅的一般公攤比例:多層:8%——15%小高層: 10%——20%高層:15%——30%
全部3個回答>樓房公攤面積是多少?樓房公攤面積包括哪些?
153****0356 | 2019-01-01 22:00:05
已有3個回答
-
143****8097
目前國家在公攤面積上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必須控制在哪個區(qū)間范圍內(nèi)。
查看全文↓ 2019-01-01 22:00:30
在有電梯的板式小高層建筑中,高層公攤面積通常在15-20%之間。
在有電梯的板式高層建筑中,高層公攤面積通常在18-25%之間。
在有電梯的塔式小高層建筑中,高層公攤面積通常在18-22%之間。
在有電梯的塔式高層建筑中,高層公攤面積通常在20-30%之間。
依據(jù)《房產(chǎn)測量規(guī)范》可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即公攤面積為:
1.大堂、公共門廳、走廊、過道、電(樓)梯前廳、樓梯間、電梯井、電梯機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交(配)電室、值班警衛(wèi)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物業(yè)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功能上為該建筑服務的專用設備用房;
2.每套與公用建筑空間之間的分隔墻及外墻(包括山墻),為墻體面積水面投影面積的一半。
不應計入的公用建筑空間為:
1.倉庫、機動車庫、非機動車庫、車道等,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單獨具備使用功能的獨立使用空間;
2.售房單位自營、自用的房屋;
3.為多幢房屋服務的警衛(wèi)室、管理(其中包括物業(yè)管理)用房。 -
154****2562
一般多層住宅的公攤面積約在10%~13%,18層以下的板式住宅公攤約在13%~15%,點式的樓盤公攤大多在15%~17%,而30層以上的住宅因為電梯數(shù)量的增多,公攤通常都在25%左右。公攤面積的計算參考
查看全文↓ 2019-01-01 22:00:25
1、電梯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和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wèi)室以及其他功能上為整棟建筑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積。
2、套(單元)與公用建筑空間之間的分隔墻以及外墻(包括山墻)墻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
3、外墻墻體同一樓層外墻,既有主墻,又有玻璃幕墻的,以主墻為準計算建筑面積,墻厚按主墻體厚度計算。各樓層墻體厚度不同時,分層分別計算。金屬幕墻及其他材料幕墻,參照玻璃幕墻的有關規(guī)定處理。
4、斜面結構屋頂房屋屋頂為斜面結構(坡屋頂)的,層高(高度)2.20米以上的部位計算建筑面積。
5、不規(guī)則圍護物陽臺、挑廊、架空通廊的外圍水平投影超過其底板外沿的,以底板水平投影計算建筑面積。
6、變形縫與室內(nèi)任意一邊相通,具備房屋的一般條件,并能正常利用的伸縮縫、沉降縫應計算建筑面積。
7、非垂直墻體對傾斜、弧狀等非垂直墻體的房屋,層高(高度)2.20米以上的部位計算建筑面積。房屋墻體向外傾斜,超出底板外沿的,以底板投影計算建筑面積。不應計算為公用建筑面積的:
1、凡已作為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車棚等,不應計入公用建筑面積部分。
2、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也不計入公用建筑面積。
3、樓梯下方空間樓梯已計算建筑面積的,其下方空間不論是否利用均不再計算建筑面積。
4、公共通道臨街樓房、挑廊下的底層作為公共道路街巷通行的,不論其是否有柱,是否有維護結構,均不計算建筑面積。
5、與室內(nèi)不相通的類似于陽臺、挑廊、檐廊的建筑,不計算建筑面積
-
138****5441
如果某小區(qū)的服務功能更全面、配套更齊全,如有較大的公共門廳、電梯過道、齊全的設備房等,則公攤系數(shù)會高一些,而經(jīng)濟適用房、解困房等這樣的房產(chǎn)相對來說會略低一些。
查看全文↓ 2019-01-01 22:00:19
一般情況下,住宅類的商品房公攤面積大致在10%-25%左右;多層住宅的公攤面積約10%-15%;小高層住宅一般在20%以內(nèi)是比較合理的水平;而30層以上的住宅因為電梯數(shù)量的增多,公攤通常都在25%左右。而酒店式公寓等高級住宅因為大廈內(nèi)的公用面積偏多,公攤也有可能在40%以上的。從建筑形式上分,一般塔樓的分攤面積要大于板樓的分攤面積。在實踐中,塔樓的分攤系數(shù)一般在18%—26%之間。而板樓的分攤系數(shù)則在14%—16%之間。

相關問題
-
答
-
答
戶型公攤面積包括哪些1、對整棟樓的產(chǎn)權人共同擁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wèi)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共有建筑面積,包括套與公共建筑之間的分隔墻,以及外墻(包括山墻)以水平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筑面積。2、對獨立使用的地下室、車棚、車庫、為多幢服務的警衛(wèi)室,管理用房,作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計入共有建筑面積。公用分攤建筑面積,指每套(單元)商品房依法應當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公用建筑面積和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的產(chǎn)權歸整棟樓購房人共有,購房人按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對其享有權利,承擔責任。戶型公攤面積一般是多少對于公攤面積沒有很明確的規(guī)定,買房時在合同中約定建筑面積的同時,也應該將套內(nèi)建筑面積與公攤面積分別進行約定,法律上并沒有規(guī)定公用建筑面積分攤系數(shù)的上限。不過卻是規(guī)定了公攤面積的計算方法:1.對房子分攤的公用建筑面積=房子公用建筑面積分攤系數(shù)×套內(nèi)建筑面積。公用建筑面積分攤系數(shù)=公用建筑面積/房子套內(nèi)建筑面積之和。2.其公用建筑面積=整棟房子建筑物的建筑面積-整棟建筑物各套(單元)套內(nèi)房子建筑面積之和-已作為獨立使用的空間銷售或者用來出租的地下室、車棚及人防工程等建筑面積。套內(nèi)建筑面積=套內(nèi)使用面積+套內(nèi)墻體面積+陽臺建筑面積。
全部3個回答> -
答
房屋的公攤面積一直以來購房者都無法準確識別,讓人頭疼,其影響了購房者入住后的實際使用空間。而到底房屋的公攤面積怎么計算?能不能由開發(fā)商測算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的有關人員。 據(jù)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的有關工作人員介紹,公攤面積不像套內(nèi)建筑面積那樣能夠被直接感受到,也就不容易測算。只能說了解哪些面積需要被公攤,哪些不需要?!? 據(jù)介紹,商品房公攤面積主要由兩部分組成:1.電梯井、樓梯間、變電室、設備室、公共門廳和過道等功能上為整樓建筑服務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筑面積;2.各單元與樓宇公共建筑空間之間的分隔以及外墻(包括山墻)墻體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但是,凡已作為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車棚等,不應計入公用建筑面積部分。一般情況下,公用建筑面積按以下方法計算:整棟建筑物的建筑面積扣除整棟建筑物各套(單元)套內(nèi)建筑面積之和,并扣除已作為獨立使用空間銷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車棚及人防工程等建筑面積,即為整棟建筑物的公用建筑面積。 既然公攤不易計算,那么公攤面積到底是由誰來測算的呢? 據(jù)介紹,開發(fā)商是不能直接測算公攤面積,必須委托給測繪部門獨立測算。測繪部門向開發(fā)商出具測算報告后,開發(fā)商再告知購房者公攤比例是多少。至于具體的測算標準和明細,開發(fā)商是否公開,國家沒有硬性規(guī)定。 而對于公攤比例的標準,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的有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我市只是對哪些公共空間和設施可以納入公攤面積,進行了硬性規(guī)定,但并未強制限定房屋公攤比例的上限。一般來說,按測繪部門測算的結果,我市多層住宅的公攤比例在20%以下,小高層一般在20%左右,高層住宅更高一些?!? 如果某小區(qū)的服務功能更全面、配套更齊全,如有較大的公共門廳、電梯過道、齊全的設備房等,則公攤系數(shù)會高一些,而經(jīng)濟適用房、安置房等這樣的房產(chǎn)相對來說會略低一些。一般情況下,住宅類的商品房公攤面積大致在10%-25%左右;多層住宅的公攤面積約10%~15%;小高層住宅一般在20%以內(nèi)是比較合理的水平;而30層以上的住宅因為電梯數(shù)量的增多,公攤通常都在25%左右。而酒店式公寓等高級住宅因為大廈內(nèi)的公用面積偏多,公攤也有可能在40%以上的。從建筑形式上分,一般塔樓的分攤面積要大于板樓的分攤面積。在實踐中,塔樓的分攤系數(shù)一般在18%~26%之間。而板樓的分攤系數(shù)則在14%~16%之間。 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房屋的公攤面積要實地測量,根據(jù)房屋的使用功能和相關配套情況來定。購房者在買房前一定要注意看清所購房屋的公攤面積,不滿意的應及早放棄購買。
-
答
公攤含樓梯、走廊、電梯等,約占5-10%。
全部4個回答> -
答
目前沒有標準的,只是開發(fā)商有告知你公攤面積大小的義務。房屋公攤率是指房屋公攤面積占房屋總面積的比率。對于公攤面積的處理,目前我國尚無明確法律法規(guī)出臺,因公攤面積的不明確,使其成為房地產(chǎn)交易過程中爭論的焦點。公攤率主要用于計算在住宅小區(qū)之中公用建筑設施(配電房、樓道、電梯井、公用通道、消防設施以及其他公用設施)在小區(qū)總建筑面積之中所占比例。公攤率=總公攤面積/總建筑面積總公攤系數(shù)是一棟建筑的總公攤面積與總套內(nèi)建筑面積的比例。公攤系數(shù)需要注意的是它只針對單一建筑,不是所有建筑的公攤系數(shù)都一樣的,每棟建筑都有自己的公攤系數(shù)。根據(jù)“誰使用誰分攤的原則”,對于同一棟、同一單元或同一層的不同戶型,其每戶的“公攤面積/套內(nèi)面積”可能不同,且同總分攤系數(shù)可能不同。
全部3個回答>